区块链技术的产生与发展
区块链如何解决信任机制?
人类社会中的“信任”指的是 “基于人的信任化”,或者是基于人控制的第三方的信任。
信任可以分为 人与人、人与企业、企业与企业 之间。
我们整个社会的运行,有大量的信任模型,其实依赖于信任个人、公司、组织、政府,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制约和担保、公证、法律法规、程序等一系列明规则、潜规则,以及这些信任因素之间的组合。比如我们相信购买的股票真的是股票,这里说的信任其实是多个部分组成的:50% 政府担保的公司法和交易所 + 20%第三方银行资金监管 + 20%公司品牌声誉 + 10%各种审查审计和监管 = 100%的信任。
严格来说,区块链确实实现了“去信任化”,或者“去基于人的信任化”,实现的是“基于代码的信任”。一旦代码经过一次验证之后(因为写代码的还是人),面向的交互对象就没有人的因素在里面了,只有代码。这种信任模型是开创性质的,能够从底层深刻地改变社会运行关系。
信任的根本问题
历史不可信
保障不可信
单纯的主体不可信
后置的法律保护不可信
未来的信任体系
主体信任 + 技术信任
区块链的特点
区块链是一种新的信息与网络技术,它采用加密、哈希和共识机制来保证网络中每个节点所记录的信息(也称为分布式账本)真实有效。
区块链与以往的技术相比,其核心特点归结有两点。
一是“自治”。区块链是真正意义上的分布式(点对点)网络,不需要任何所谓的中心节点。此外,区块链上的每一个节点都各自独立地记录网络信息,按照自己的策略进行各种网络操作。这样,区块链就能够形成所谓的自治。
二是“可信”。区块链的共识机制保证网络中所有节点的信息是真实、可靠且同步的,任何试图篡改信息的做法都不能得逞。
区块链解决信任问题
目前来看区块链技术并不能解决社会中的全部信任问题,即 传统社会的信任模型无法用区块链的100%基于代码信任的模型完全替代,比如:一种食品,它要有精美的包装,大量的广告宣传,通过这些来建立消费者的信任,显然,这就不好替换了,包括用区块链实现食品溯源,因为里面不是完全的代码因素,其实都不易产生效果。
100%的基于代码的信任模型能够成立也需要满足几个条件:代码逻辑的正确性(多方校验公正),离散化的用户来选择部署安装(多节点运行),运行过程机器自主进行(运行过程公开透明),人无法私自干预。即尽量降低人为干预。
参考链接
区块链是否真能解决信任问题? 作者:古土雷柏;来源:知乎
区块链如何解决信任机制? 作者:勤奋的学习者;来源:CSDN
Last updated